
什么是范围1、范围2和范围3碳排放?
全面了解排放源对衡量一家公司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。这是因为,一家公司的温室气体(GHG)排放不仅来自其自身资产,还来自其价值链的上下游。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:我们如何才能在环境报告中说明不同的排放源?这个答案或许可以通过排放范围找到。
温室气体的“范围”
当前,越来越多的公司像提供财务报告一样,开始在特定的时间提供其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报告。为了设定一个全球公认的环境报告基准,世界资源研究所(WRI)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(WBCSD)共同制定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。其作为一套准则,将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了三大范围,并涵盖“直接”和“间接”排放。通过这种方式,各大公司不仅能提高其环保工作的效率,还能进而实现其气候目标。
范围1碳排放:自有资产的影响
范围1碳排放是报告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所产生的直接排放,主要包括工厂、涡轮、车辆产生的燃料排放,以及“逃逸性排放”。
范围2碳排放:外购能源的环境成本
大多数公司都需要通过外购能源来运行其设施,而范围2衡量的就是因外购电力、蒸汽、热力和冷气而产生的“间接”排放。这种能源可用于运行公司拥有的任何财产或资产,如办公室、服务器群和仓储设施。然而,范围2不包括第三方设施的能源成本(因为这属于范围3)。概括来说,范围1和2只与公司拥有的资产有关。
范围3碳排放:价值链的广泛影响
范围3的衡量方式通常更为复杂,因为它涉及了更广泛的排放源。不过,这些排放源的分类也有规律可循,它们一般都是“第三方”产生的排放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范围3碳排放是报告公司购买其他公司的商品和服务后,其他公司的活动所造成的排放。这包括报告公司采购原料、开展物流和分销等活动产生的上下游环境影响,以及公司差旅、员工通勤、资产租赁(如仓储设施)和公司投资产生的环境影响。
范围3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进一步造成的排放,即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使用、处置或回收过程中造成的排放。例如,一家汽车厂商的范围3排放还会包括车辆驾驶、车辆加油和车辆报废所释放的温室气体。
如上所述,范围3包括了诸多排放源,因此,一家公司平均拥有60%的范围3碳排放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尽管准确测量所有这些排放源非常耗时,但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一家公司的环境影响,报告范围3举足轻重。
范围3的重要性
测量范围3有助于报告公司确定价值链中的排放热点,对症下药,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,与价值链伙伴共同减少环境影响。例如,采购团队可以确定哪些供应商取得了不错的可持续发展成果,而哪些供应商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。不仅如此,准确量化范围3还可以鼓励公司开发更多高效的能源和资源产品,减少公司活动带来的下游环境影响。最后,报告范围3也能加强公司与员工的交流,减少其因业务和通勤而产生的差旅和交通排放。
净零排放
上述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供应链脱碳以及明确环境责任,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商业意义,使公司为实现气候中和做好准备,并为潜在的业务中断提前做好计划。
作为斯塔尔坚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承诺的一部分,我们凭借我们在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,长期致力于减少直接、间接、上游和下游的排放。为了高效地管理这一系列活动,我们还制定了《2030年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路线图》,并设定了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)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(KPI)。此外,我们使用斯塔尔ESG记分卡监测相关进展,编制了ESG报告并由第三方机构负责审计。以此为基础,我们将为化工行业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